1
AMaiNya 2023-08-16 22:05:44 +08:00 1
hc320 16t 价格一般在 1500 。
不急用就观望一下,反正短时间内买机械硬盘也还不亏。 |
2
AMaiNya 2023-08-16 22:06:08 +08:00
反正->不过
|
3
ivmm 2023-08-16 22:10:36 +08:00 1
这个得看机械盘会不会走入单盘瓶颈,比如说到了单盘 32T 以后不增长了,很难推动了。
但是人类硅的制程被锁死在 2nm 或者 1nm 以后 难以进步了,可能固态盘容量也就停滞不前了。 |
5
ivmm 2023-08-16 23:08:10 +08:00
@bt7vip
NVME 做成 3.5 寸体积,你敢想象机箱里有一个 3.5 寸那么大的超大发热源么? U.2 就是这样设计的,35Gbps 带宽和 2.5 寸大小。 问题是发热和大小无关,布满颗粒的 3.5 寸盘,真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源。 而且如何处理超大数据量,主控也很不好控制。 |
6
totoro625 2023-08-16 23:19:20 +08:00 via Android
要知道磁带机依旧是数据存储的可靠方式,仍在广泛使用
固态硬盘长期断电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 不过我的主力 NAS 已经是纯固态了,长期通电就没啥问题。 |
7
kesichen89 2023-08-16 23:32:58 +08:00
会,机械硬盘的技术如果你了解了就知道基本是人类机械,物理技术的顶尖了,实际上成本上还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
8
v2tudnew 2023-08-16 23:38:47 +08:00
机械硬盘最大的问题是速率太慢了,现在 16TB 连续读取一遍都超过 24 小时。
重要数据,如果有这个意识的肯定会多个存储介质多副本保存,没这个意识的一般也就放系统盘(基本是固态硬盘)。 综上所述,如果固态硬盘能在接近的价格取代机械硬盘,我不会感到意外和难过。 |
9
huaweigg 2023-08-16 23:39:06 +08:00 via iPhone
笔记本还在使用机械基本都是保护动物了
|
10
acess OP @totoro625 其实本来我就想说冷数据和 data retention 的问题。
我有块浦科特的 mSATA 老固态,还是 MLC ,应该是 19nm 的东芝颗粒,但不知道是不是写了 1000 次所以有点遭不住了……我发现哪怕通电,过几个星期不管,再进去 btrfs scrub ,都会掉速到 200MB/s 甚至 100MB/s 多一点。扫完一遍再扫第二遍就不会那么慢了,会回升到 350MB/s 左右。 不知道 SSD 主控内部是怎么 scrub 的,听说三星刚上 TLC 的时候 840EVO 就有冷数据门,好像就是定期刷一遍解决。有点让我没想到的近几年怎么还听说西数也爆了冷数据门…… |
11
smlcgx 2023-08-16 23:45:27 +08:00 via iPhone
个人使用机械盘真没多大意义,重要数据再买一个备份 ssd 或者云备份都行,同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应该很低,hdd 应该会慢慢转向企业市场了吧,就像短信一样
|
12
acess OP @totoro625 我在想也许光是通电未必是足够的,浦科特当初还把 DevSleep 当卖点(这个现在好像是标配),说不定虽然通着电但实际上是休眠状态,等于断电。
|
13
jackietsui72 2023-08-17 00:22:37 +08:00 via Android
hdd 不会淘汰,磁带现在还在用呢,只是从个人消费者角度 hdd 这种确实没必要了就当他淘汰了上 ssd 就是。
|
14
agagega 2023-08-17 00:45:23 +08:00
主要问题是现在消费级 SSD 和你提到的这些 HDD 容量差距还是大,等到 8T 、16T 的 SSD 价格稳定走向市场以后,HDD 在个人领域确实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当然这是 NAS ,单单 PC 里插的硬盘的话,本来也没有多少 HDD 了吧? |
15
zhangchongjie 2023-08-17 01:49:29 +08:00 via iPhone
就 ssd 不通电的数据保存时间,我至少还是得有一块 hdd 来存放重要数据。
|
16
yuxxxling 2023-08-17 11:19:51 +08:00
@ivmm 3.5 寸包括散热器也不是不能接受,就跟以前 3.5 寸 50g 、100g 机械硬盘起步,可以想象 3.5 寸的 50t 、100t 。当然按现有技术确实即使大小可以做到散热也不一定能做到。另外就是没有“需求”推动这种研发,最接近的能想到的也就个人电脑独立 ai 如果能实现的话有机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
17
HarveyLiu 2023-08-17 14:33:17 +08:00
最佳答案:永远不会,除非物理上解决闪存数据恢复的可能性
你要知道,买 HDD 不是为了它的速度和性能,很多企事业买它是为了安装,即便 HDD 寿命到了,或者故障损坏(非物理摔砸这种)都是可以热交换,或者开盘恢复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是 SSD ,一旦寿命到了,那就是真的到了,里面的数据就真没了,不是假没了,FBI 来了也没办法。 |
18
wangyuescr 2023-08-17 23:36:16 +08:00
@HarveyLiu 同意。我们实验室好些仪器连接的电脑主机都是 IRST 下的机械盘 RAID 1 。就算两个盘都崩了起码还能拆盘做数据恢复;这要是 M.2 NVME / SATA 固态 的 RAID 1 刚好运气差,两个盘都坏了,那就完蛋了
|
19
tux 2023-08-18 03:46:33 +08:00
数据恢复本身就是伪需求,数据不同设备上多存储几份比什么都强
目前已经有全 NVME 接口全固态 SSD 的产品出现,这个趋势只会更快 |
20
acess OP @wangyuescr 挖个坟,b 站关注了小飞机挺久,其实 SSD 也可以数据恢复的,有不少是电路故障可以直接修好,还有主控读不出来或者固件挂了的我记得也有可能解决,甚至印象里还有厂商的 ecc 编码方式已知,可以用 pc3000 软件解码出来。
不过确实也有不少完全恢复不了的,比如颗粒完全挂了一点读不出来的,还有主控“加密”了(不知道是具体是密码学加密密钥读不出来,还是说只是编码方式等技术细节未知,总之就是搞不了) |
21
acess OP @HarveyLiu
@wangyuescr HDD 和 SSD 到底哪个可恢复性更差我感觉也许都不好说,就算是 SSD 确实更差,现在我看见的情况并不是一旦坏盘就 100%全丢全完蛋,其实也有部分或全部找回的(包括漏电严重,读速极慢每秒只有几 mb 甚至几百 kb ,看了 homolab 的科普里提到 ldpc 可以回退至软解码模式,软解码需要循环不定次数的很多次,纠错力强但特别慢发热高) |
22
wangyuescr 231 天前
@acess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