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dreamer  ›  全部回复第 12 页 / 共 18 页
回复总数  347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8  
2011-04-15 15:24:26 +08:00
回复了 summic 创建的主题 设计师 开复老师上了hacker news首页了,现在是第三条
@Evan 中国根本看不到希望啊,如果教育独立还好说,可以从基础慢慢做起,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但是现在这个样子⋯⋯ 说不定被人笑话一下会督促他们做出一点儿改变。
2011-04-15 14:44:45 +08:00
回复了 summic 创建的主题 设计师 开复老师上了hacker news首页了,现在是第三条
李开始复制老师不知道会不会出面解释,以后中国的设计师和程序员怎么在国外立足。
2011-04-15 12:03:07 +08:00
回复了 madbig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借鉴,抄袭,模式的边界是怎么划分?
举个例子吧,你写一个“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作文,小明也写了一个,这不叫抄袭。

但是如果他把你的作文拿过去一字不改地“写”了一遍,那就是抄袭了。
2011-04-15 10:07:42 +08:00
回复了 Igotit 创建的主题 设计师 Copy Works 抄袭工场
@napoleonu 我觉得你太严肃了,呵呵,这个东西本来就是 just for fun 啊,大家一起玩一下,没有必要任何事情都追求意义啊,而且“有趣”本身就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
2011-04-14 22:36:14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ssword 你看,你好像又在逃避争论,认为刚才咱们说的都是在浪费生命,但是我觉得我在表达的过程中又学到了一些东西,整理了一下思维。我总结一下我的观点:信奉“少说多做”没有问题,但是那个只适用于要求自己,不能觉得所有“说”的人都是在空谈,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就此打住 :)
2011-04-14 22:22:52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ssword 呵呵,其实分歧主要在于你认为“说”不是“做实事”,但是我觉得“说”、“写文章”⋯⋯都是做实事。不然鲁迅当初也不会弃医从文,很多令人尊敬的教育家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说”,还有那些开源界的领袖,比如 ESR 等。
2011-04-14 22:11:25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ssword 我不是很同意你说的“政治正确的争论”,有些争论是必须的,争论的时候虽然我们有时候会说蠢话,但是争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改正,每个人都是慢慢成长的。如果有人抄袭别人不跳出来指责,那抄袭者会更嚣张。很多人信奉“少说多做”,这点我不反对,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说”都看成是空洞没有价值的,不能认为所有在“说”的人都是浮躁,“传播”和“教育”也是有意义的呀。
2011-04-14 21:43:21 +08:00
回复了 Igotit 创建的主题 设计师 Copy Works 抄袭工场
刚看到源代码中的这句:

<!-- 欢迎来查看源码,是不是还准备看一下css文件啊 -->

楼主抄袭得果然细心,不对,这已经不算抄袭了,这是微创新啊。
2011-04-14 21:41:23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ssword 指责别人不需要做过什么,就好像足球评论员不一定非要自己踢过足球一样。当指责别人的时候,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指责是不是站的住脚,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资格”。“指责是否合理”和“自己做过什么”这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问题,毫无逻辑可言。 那些反问别人“你有什么资格”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理亏,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勇气。
2011-04-14 21:37:50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summic 如果非要“无中生有”才算原创的话,那基本没有原创了。 很多好的设计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所以也有了“设计模式”,比如 Twitter 客户端的下拉加载。但是“虔诚地复制”就太遭人诟病了。
2011-04-14 21:23:11 +08:00
回复了 Igotit 创建的主题 设计师 Copy Works 抄袭工场
哈哈,支持一下,有空也帮楼主贡献一下内容。
2011-04-14 21:21:12 +08:00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当我们在反对抄袭时
豆瓣算。其实豆瓣不完全算是原创,它从别处借鉴了很多细节,如果你仔细看,豆瓣的链接在 hover 的时候背景颜色会变成蓝色或其它颜色,而文字颜色变成白色。 然后再去看一下 Flickr 就知道了这不是豆瓣的原创。记得豆瓣也承认过早期借鉴了很多 Flickr 的设计。

还有,豆瓣最下面的“关于豆瓣⋯⋯”那里,每个链接是以 “·” 分割的,然后你再去看一下 Facebook 首页最下面。

上线不久的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about ,页面左下脚那个半透明的覆盖,应该借鉴了 Twitter 当时首页的 Trends 设计。

我举这些例子不是说豆瓣“非原创”,而是想说明“借鉴和抄袭是有区别的”,如果完全不可以借鉴,那也不会有 Design pattern 这种东西,但是抄袭者往往会故意混淆借鉴和抄袭的概念。

很多设计的基本元素当然可以借鉴过来用,比如色块、线条、布局等,"Great designer steal" 说的也是 Design thinking 层面。但是像点点网那样把 Tumblr 那种充满了大量细节的设计“虔诚地复制”得一摸一样,挨骂是应该的。
2011-04-14 14:57:39 +08:00
回复了 terryli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写程序时如何提高键盘输入的速度?
金山打字通。

我刚工作的时候每天晚上都用这个练习正确的指法⋯⋯
2011-04-14 07:56:47 +08:00
回复了 disinfeqt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豆瓣说 × Twitter
昨天在家里没有看到图,我收回之前说过的话⋯⋯

类名居然也是一样的,这个肯定是赶工出来的产品啊。

另外,前两天我偶尔看到腾讯微博的 API 文档( http://open.t.qq.com/resource.php?i=1,1 ),然后你看 API 的返回结果:

{
ret:0,
Msg:"ok",
Errcode:13,
Data:{
Tweetid:12345678,
Timestamp:12863444444
}
}

居然有一个 Tweetid ,当时就被雷了一下。
2011-04-13 22:06:52 +08:00
回复了 disinfeqt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豆瓣说 × Twitter
还好吧,只是布局和基本的行为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些东西借鉴没有问题。具体的细节可以很明显看出是豆瓣的风格,和主站比较一致。
@fordchao 可行性不是很大,对大学感兴趣的人好像不多,而且关于大学的资料就不多,我周围的朋友很奇怪我为啥做这么个东西。我之前还考虑过找个时间比较多的实习生编辑这个网站,每个月请他吃顿饭好了 :D

我非常向往西南联大,但是现在网上可以找到的资料最全的网站是一个云南的爱好者创建的: http://www.luobinghui.com/ld/ ,不知道教育部那帮人干什么吃的。
@fordchao 还有一本逝去的大学也不错,可以在线阅读: http://book.sina.com.cn/nzt/his/1112168249_shiqudedaxue/index.shtml

要是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现在依然是校长,北大、清华和浙大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我之前也做过一个小站: http://www.daxue.im 收集了一些大学相关的问题。不过半途而废了,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编辑,里面有些文章还是不错的。
有时候不见得是别人默然,可能是因为你谈论的问题太空泛了,而这些空泛的问题不值得讨论。如果 lz 谈论的不是“教育问题”,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层面,可能会有不少人回应。。在那之前,没有人确定你想谈论什么,或者只是在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抱怨和批判还是有点儿区别的。

就好像创业一样,如果你只是和别人描述你的 idea,估计很多人不会愿意去听,但是如果你先做出一个原型出来,可能就会有人感兴趣了。

当然,我不想打击楼主的热情,这份积极的心态值得称赞。如果楼主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有兴趣的话,建议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比如《联大八年》就不错。
光靠技术本身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技术只能帮助你确定创造的边界:什么可以做到,什么不可以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很多大神级的程序员除了会编程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兴趣,比如乐器之类,而且人也很好玩,有幽默感。但是在国内我看到的很多编程能力很扎实的程序员往往是那种“好学生”,他们会去很好的公司,拿很高的薪水,一点儿也不叛逆,有时候甚至显得有点儿无趣。对于创新来讲,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没有创新不是技术能力有问题,我不怀疑中国程序员的技术能力,但是很少见他们追求“好玩”,追求“酷”,他们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只追求“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8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27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9ms · UTC 15:51 · PVG 23:51 · LAX 08:51 · JFK 11:5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