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straw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icestraw

icestraw

V2EX 第 82412 号会员,加入于 2014-11-19 09:39:14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6693
Hello
根据 icestraw 的设置,主题列表被隐藏
二手交易 相关的信息,包括已关闭的交易,不会被隐藏
icestraw 最近回复了
@lslqtz 和我跑的程序似乎关系没那么大,也就音乐,记事本,编辑器,IDE ,浏览器啥的,tab 也就 10 个左右。但是似乎和我切换的频率有关系,用着用着压力就大了。感觉就像苹果一开始觉得部分内存存在 swap 里是没问题的,用着用着发现原来这些内存都会被频繁切换,就把压力标黄了。一旦变黄(可能还没黄),整个系统就开始变卡。打开图片啊图纸就会变慢。

因此我一般用 macOS 的时候并不习惯看内存压力,反而比较习惯看“已压缩”的内存。如果这个值开始增长,系统响应就会变慢。和我的理解也比较相符:系统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被拿来压缩内存了。哪怕它是硬件加速的,因为压缩 /解压缩需要时间,写入速度肯定远不如内存本身,也会导致系统整体响应变慢。归根结底内存压缩只是对使用不频繁场景下的压力缓解方式,对真正需要及时响应,又需要那么多内存的场景 也无法超越物理限制。
@wyd011011daniel 之前看过,他举出的那个例子同样极端,8G 的内存,10G+的 swap ,然后内存压力只有 50%不到,还是绿色的,我几乎就没遇到过这样的 ram 组合。我 32G 的设备,没吃到 10G 的 swap ,压力表都会有黄的时候。16G 的设备无论 swap 多少,哪怕是 0 ,只要使用强度上来了,一样内存压力变黄。只能说他使用强度并不大,可能平时的操作都是“大文件读写”,而不是“多任务频繁的 Context 切换”这种真正需要大内存的场景。瞬间大文件读写 /kernel bug 会吃 swap ,但是对内存不会频繁操作,在 macOS 中应该不会被判定为内存压力大。

我对苹果的内存指示感觉太模糊,是因为我使用过程中,会觉得这个指标体验会有断层。一旦压力表变黄,系统响应就突然会慢上一个档次,而“究竟开多少程序,才会导致内存压力变大”·这个度量是模糊的,因为 macOS 并没有显示“每个程序给系统造成压力大小”的任务管理器。从我的使用体验来讲,我认为知乎那些人说的并没有错,但是那个博主,我觉得他对原理科普是很耐心,但是有点故意找话题的感觉。我相信他应该对自己平时内存够不够用,心里会有另一杆秤。
@zhaoxin 我的直观感觉是,如果一个时间段内,虽然我的内存占用是满的,但是我没有频繁操作电脑,这时候虽然开了很多浏览器 tab/窗口,swap 占用了很多 G ,但是此时压力不会上升太多。

但是如果这时候突然执行了一个内存敏感且需要大量 IO 的操作,比如图片编辑 /代码编译,此时压力表就会突然变黄,哪怕总的内存没有上涨太多,也会陡然变卡。

如果我执行上面内存敏感操作的时候,内存占用本身没有太多,这时候无论是压力还是颜色,都不会变化太多。

感觉这么做同配置下性能可能有提升,但是有点剥夺了原来“内存占用百分比”的功能。毕竟我用 windows 的时候,如果内存太满,我就不会再往上加负载。而苹果通过 模糊内存占用 并且 强调内存压力 的做法,会让我对 是否可以在当前电脑上继续加负载 有错误的判断。
@lscho 大概理解一下,应该是时间的区别?

对于内存压力,大概是反应短期内存的使用情况,比如突然载入了特别大的图像,这会儿可能就会出现内存压力飙升的情况,但是此时显示估计还是绿色的,伴随着的是 swap 的疯狂使用。但是如果这张图片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被编辑,并没有释放的话,内存压力此时才会变颜色

对于颜色的话,苹果大概是自己有一套算法,判定哪些是非活跃内存,因此如果这个算法判定系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非活跃内存可用(全都是活跃的)那就把内存压力标黄或者标红。这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去判断。同时解除这个判断可能也需要一定时间,因为需要预判用户的使用情况。

但是我怎么感觉,结合 macOS“尽可能使用多的空闲内存”的惯例,苹果把“内存够不够用”从直观数据变成了黑盒逻辑...
@ohiu 我知道压力变黄表示内存不够用了,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在压力变小的情况下为什么颜色反而变黄,这似乎说明“百分比”和“颜色”不是同一种算法,我想了解背后算法的区别。
@okakuyang 苹果的内存压缩技术在 Mac OS X 10.9 出来的,那会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最大内存都是 16G ,当时出这个好像还是真的为了性能考虑

不过你要说到降低成本,我突然想起来,苹果在 12 年之后就把 Macbook Pro 内存焊死在主板上,几乎也就是后一年出来了自家的内存压缩....我之前还没觉得,你这么一说,感觉苹果确实有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啊!
@icestraw 一边说 8G 够了,一边迎合想入手 mac 但是感觉有点担忧的用户。仿佛在和他们说,你看我讲了这么多,肯定够!很大一部分人也就是想轻度体验下 macOS ,刚买回来没装几个程序,然后感觉“哇,好流畅,博主说的没有错”。但是事实上真能考虑 8G 够不够的人,肯定还是大概懂一些,觉得可能会不够用的。真的 8G 够用的人,几乎不会考虑“内存”是什么东西。于是博主得了流量,苹果得了销量;真考虑内存够不够的人,用久了还是觉得“苹果的 8G 也没那么玄乎啊”,然后达成了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
每次看到这种博主就想喷

不够就是不够,再好的压缩机制,真用起来,不够还是不够,原理说破天也是不够

苹果赚钱就是赚钱,赚钱嘛,不磕碜。这玩意价格歧视和群晖按硬盘位定价没啥区别,说出来其实也没啥丢人的,无非就是赚谁的钱。很明显,这种黄金内存策略,就是赚深度用户的钱

至于磨 SSD ,苹果其实在 Big Sur 那会的 swap 调度和现在新版根本就不同,磨 SSD 也是那会的事。那会 M1 刚发布,还没有 Pro/Max ,当家产品最大内存 16G 。苹果又想卖这么小内存,又想把机器显得快点,不就得多用点 swap ?现在高端产品线出来了,那种激进的调度自然就不需要了。

只是每次看这种人误导消费者就很烦
4 天前
回复了 xiaoker 创建的主题 Apple Mac Studio 外置硬盘怎么选?
@lrigi 雷电 3 的硬盘走的是 pcie3.0x4 的协议。3000M 已经到头了,40G 得算上显示器。
@pocarisweat 不会。macOS 目前没有 3x ,只有 1/2x 。iOS 是有的。

除了物理 /适配因素,估计也有设计理念的原因。iOS 设备距离眼睛最近,因此用的 ppi 最高,mac 系列离得远所以没做,2x 就够了。

即使是现在的 2x ,满足这么高 ppi 要求的显示器也就只有几台苹果自家的独苗显示器,20 寸的 4k ( UF4K ),27 寸的 5k ( UF5K/Studio Display ),32 寸的 6k 分辨率显示器( XDR )都是苹果自家出的 /定制的,苹果这么费劲才实现了 PC 端的 2x 。如果 macOS 有 3x 的话,逻辑 1080p 的屏幕得渲染 8k 的图像,无论对计算资源或者屏幕要求都太奢侈了。最接近这个的消费产品是 dell 32 寸的 up3218k ,但是在 32 寸的屏幕上显示逻辑 1080p 也太大了。短期内应该还是看不到符合这种要求的硬件产品出现。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nftychat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实用小工具   ·   230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5556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7ms · UTC 06:07 · PVG 14:07 · LAX 23:07 · JFK 02:07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