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啥宁肯招一个“前期帮不上忙,沟通艰难,好不容易培养好了又大概率会跑路的新人”,也不肯给年纪大一个机会? “年轻化团队”真的有战斗力吗?
看便宜买了 3 年,结果我搭建只有我一个人使用的 gitlab 都违规,现在除了 frp 啥也干不了
毕业那年是金融危机,梦想是找到工作。
没想到今年又回归初心了。
博客显示效果很不好,像是直接复制的 markdown 笔记到 blogspot ,但是又不支持 markdown ,还不如直接用 github pages 。
要是五年前找工作,这份简历在一线绝对不止 8k ,这些年通胀了这么多,还真就只有工资在降。
所以能投论坛还是投论坛,邮件过去回复率比招聘软件高多了
坐标成都,35 周岁,大专,3~6 月在 Boss 和拉钩饱和投递了本地所有 React 、Vue 、Golang 、Python 、Ruby 、DevOps 相关岗位,5k~35k 的全投了,投到后面对工资都没要求了,白干都行,给个工作机会就行。就这样也一个面试都没有,拉钩很多通过初筛就没下文了,有几个 HR 电话过来聊完就没下文了。
7 月在电鸭投了 3 个,2 面试。v2 投了 2 个,1 面试。这周已经上班了,远程 20k 。
不理解 Boss 那帮 HR 是怎么干活儿的,我一个十年经验的开发,什么都能写,只要 5k ,都不给机会。
35 岁找工作找了半年,决定以后除了自己的商业重疾险,其他什么保险都不交了
不指望这个狗日的国家给我养老
流利说我学了 49 一个月的,五级升六级,提升还是有的,但是英语主要靠积累,不能依赖单一信息来源。因为班主任推销太烦,平台正常续费又太贵,所以放弃了。
现在主要靠 Youtube ,每天一篇 Ted ,不看字幕一遍纯练听力,看字幕一遍查下生词,跟读两遍。
我是 26 岁自学转后端的,专科学历,第一次找工作没有包装简历,只写了半年的自学经历,和两个练手的项目。期望薪资 6k ,往北京投了 10 份简历,一周内就收到 4 次面试,通过 3 个,这就算转行成功了,但那是 2013 年,行业最好的时候,中小型创业公司也多,普通人也有机会。
今年不一样了,及时我已经有接近 10 年的经验,也很难找到工作,转码的人太多了,活着的公司太少了,竞争激烈,筛选机制已经是为了淘汰而淘汰,普通人机会渺茫。
建议如果本职工作稳定的话先干着,业余时间学编程,学习流行的技术栈,英语别拉下,达到雅思 7+/C1 水准后可以投海外远程(比如 toptal 这种平台),世界上大部分正常国家不会认为 30+的年龄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
我就是那个认真干活的,去年在组内大部分人员转岗或者离职的情况下,基本是我一个人极高强度(每周两次通宵完第二天正常上班)赶工三个月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得到的结果是 10%的侮辱性涨薪(画的饼是 30%+),身体都快扛不住了,于是裸辞。
过完年歇了三个月,找工作才发现情况比预想的差多了,根本没有面试机会,期望薪资从 25K>18K->15K->12K 一路降低也没面试,大龄、低学历、没有大厂背景,所以即使技术栈比较广能投的岗位也没多少,全投完了也没有一个面试。自信已经快消磨完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外远程或者 upwork/fivver 打零工,还是不行就去多打几份工灵活就业,再不行就只能房子法拍了,房子没了就意味着前面十年的煎熬和付出全部化为灰烬。
这就是认真干活的人的下场,工作十年只换了两次工作,没物欲,不争,到头来最基本的安居乐业都无法保障。
和楼主情况极像,同是:34 岁;无全日制本科;一直是一线研发,技术栈广,服务端为主,不挑语言;词汇量充足,英语读写无障碍;算法最近刷题刷的也恢复了许多(codewars 5000+)
一直在干北京的远程,但是决定拿到年终立刻裸辞,明年也要找远程或者找二线本地的工作,压力巨大
19 年毕业,18~21 年技术总监
应届生就技术总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