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hadowPower  ›  全部回复第 62 页 / 共 81 页
回复总数  1613
1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81  
2023-03-24 14:12:19 +08:00
回复了 movq 创建的主题 Apple 你们 mac 多久重启一次
之前用 M1 MBP 的时候,打开盖子就发现它在偷偷重启了,几乎每天都要自己重启一次。
因为问题太多所以不用了。现在用 Windows ,手动更新,非必要不重启,平均三个月重启一次。
2023-03-24 11:10:45 +08:00
回复了 movq 创建的主题 Apple 一个叫做‘wifi’的进程占用巨量内存
我这还有个进程占用 2TB 内存(不是)
https://imgur.com/En9ecEp.jpg
2023-03-23 21:14:51 +08:00
回复了 tg11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求推荐带 GUI 的 Linux 系统
Linux 好用的部分都在命令行上,而 Windows 好用的部分都在 GUI 。
可以找些教程试着配一套基于 WSL 的开发环境,刚开始需要折腾的东西多可能略多,但几乎都只需要一次。
之后重装系统或者换设备的话,还能直接备份还原整个 WSL ,驱动都不用管。

JetBrains 的 IDE 其实也对 WSL 提供了部分支持,上开发体验总比论坛里经常看到的“远程开发,本地能跑 SSH 和浏览器就行”这样的还要好。如果碰到实在搞不了的情况,大不了用 wslg ,直接安装 Linux 版 JetBrains IDE ,再装一个 fcitx5 ,把 Windows 当作 x11 server 用(虽然实际上是 Wayland+FreeRDP ),项目文件都放到 home 目录下面。

如果一定要用 Linux 桌面,就是单纯不喜欢 Windows 的话,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Clash for Windows 有 Linux 版
JB 全家桶如果用 ibus (一般跟 Gnome 捆绑)有输入法不跟随光标的问题,fcitx 换一个魔改版 JRE 就没问题了。
企业微信就难受了,这玩意能用 deepin-wine 跑起来,不过小问题一堆,共享桌面和视频会议是 bug 最多的地方……

我推荐用 KDE 桌面,可以选择 KDE Neon 、Manjaro ( KDE 桌面)、EndeavourOS 。这些相对来说都不太折腾。
KDE Neon 稳定一些。Arch 系容易碰到很多软件的小毛病,看起来很像软件自身 bug ,但其实换个 Debian 、Ubuntu 之类的都正常。毕竟更新太频繁而且测试不够充分(或者没测,比如 AUR 里面的)。这些问题就比如新版 QQ 闪退、Firefox 菜单点开就消失这样的。

KDE 桌面跑一些 GTK3 的应用或者 Electron 自绘边框应用的话,可能没窗口边框,没法调整窗口大小。自己加一下 KWin 规则可以搞定。

我以前也用 Mac ,目前感觉 WSL 其实才是最理想的选择。虽然不完美,但大多数情况下都管用。那些只支持 Linux 的东西几乎都是直接用,做机器学习需要调用 CUDA ,调试 NVIDIA 相关的都行。跑的也是 Linux 二进制程序,编译出来的程序也是 Linux x86 ELF 文件。日常沟通协作写文档就用 Windows 的生态。
2023-03-20 15:01:56 +08:00
回复了 brader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现在安卓还有没有纯净点的小说阅读器吗
2023-03-18 10:01:58 +08:00
回复了 Lambert2022 创建的主题 Apple 为什么最近的 AI 盛宴完全没有苹果公司的身影
把标题的苹果换成帖子里大家提到的其他公司
或者换成华为、小米

我相信大家的回复会完全不同
2023-03-17 20:21:27 +08:00
回复了 lhbc 创建的主题 奇思妙想 这波 AI 浪潮可以助推四天工作制甚至三天工作制吗?
虽然 AI 能提升工作效率……

现在的编程语言、框架、库、开发工具都比以前更强大,将软件开发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那么现在的程序员比以前更少或者工作时长更短吗?
2023-03-17 12:02:36 +08:00
回复了 Aruen24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如何看待百度发布《文心一言》,百度港股跳水 10%
2023-03-13 10:25:55 +08:00
回复了 zxcvwwwgogo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iPhone 用户想试试 Android 机求推荐
小米 13 ,虽然要等 7 天才能解锁,但实际体验挺好的
2023-03-13 09:50:51 +08:00
回复了 beisilu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Android 开发为什么需要苹果电脑?
> 但是最近使用的库里面的 c 代码有 bug ,需要自己改了编译。按理说 Windows 上也应该能编译,但是几乎没有能直接编译成功的。

用 WSL ,教程看 Linux 的。按你的需求来看,应该选择 WSL 1 ,代码可以放在 NTFS 路径里。
另外,禁用 Windows Defender 的实时保护可以大幅提升 IO 性能……
2023-03-11 15:57:48 +08:00
回复了 cymcloud 创建的主题 macOS edge 浏览器在 Mac 上堪称流氓软件
macOS 上除了工具类的小软件,极少有能简单卸载干净的……
2023-03-11 12:50:44 +08:00
回复了 lyc8503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我在 Windows 下不用 WSL 而使用 MinGW + scoop 的一些理由
我用 WSL 不是为了那些命令,只是为了运行真正的 ELF 可执行文件,然后还要用 Linux 的 syscall 。不少原本只适配 Linux 的方案现在都可以轻松跑起来。
之前做一些项目特别依赖平台相关的特性,例如监视文件和文件属性变化。这种东西在 Mac 上都会有差异,监视文件变化的地方不一样。一些跨平台库虽然接口统一了,但行为还是有一些区别,导致不同的平台上代码可能会多执行或者少执行。

以前直接用 Linux 桌面来做开发,桌面谈不上好用,只能凑合用,小毛病挺多的。像投屏到会议平板之类的还全是问题,根本不能用。有了 WSL 之后,几乎同时满足办公协作和开发的需求。我也用过虚拟机和 vagrant 之类的东西搭环境,便利程度不及 WSL 。

用 msys2 那套的话,我曾经遇到过 sed 的行为不一样的问题,已经太久远了,细节忘了……
2023-03-10 09:25:23 +08:00
回复了 mrhhsg 创建的主题 MacBook Pro M1 播放 8k 视频卡顿
@DemianL 可以,其实我昨天刚测过,不过只是为了测网速够不够看 8K……
2023-03-10 09:23:34 +08:00
回复了 mrhhsg 创建的主题 MacBook Pro M1 播放 8k 视频卡顿
@LEE123 用着挺好,现在是我的主力机了。温度还是会高,至少不能跟普通台式机比,Windows 10 下平时 42 到 55℃,高负载 90℃左右。
它能在 35W 和 45W 功耗限制之间切换,我用 45W ,风扇噪音会大一些。虽然看起来功耗给得多会更烫,但其实 35W 的设置偏向一直保持静音,所以 45W 的模式反而温度低一点。
2023-03-09 13:17:22 +08:00
回复了 mrhhsg 创建的主题 MacBook Pro M1 播放 8k 视频卡顿
YouTube 的 8K 都是 AV1 编码,M1 不支持硬解,软解的情况下 M1 的 CPU 性能不足以流畅播放,M2 都不够
目前苹果还没有支持硬解 AV1 的设备

我用 Ryzen 6800H 的小主机就十分流畅

PS:这玩意整机低于 3000 元
2023-03-08 16:22:52 +08:00
回复了 CNN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关于国产安卓是否有反诈
@flyingSandwich 其实还可以用这个代替系统自带的应用安装程序: https://t.me/joinchat/AE6otyLVOCtlYzhl
2023-03-08 03:33:33 +08:00
回复了 CNN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关于国产安卓是否有反诈
看到有人说聊天,安装 App 被监控,说是特定品牌手机问题,或者觉得换个品牌能避免的……

苹果的话,其实 APP 安装记录就在安装时产生,只要你还是中国公民,想要就可以拿到。只要还想做生意,苹果就不会对着干。

如果从网上下载 apk ,域名解析记录会暴露你访问过某个特定网站,尽管不知道具体请求的地址,但是像某咔这类的,自己有网站的,光靠域名即可知道。

如果你不从官网下载,但你直接点开它,而没有加密所有流量的话,APP 自己请求自己的服务器也会因为 DNS 而暴露域名,从而得知你用了这个 APP 。为什么知道是你,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数据流量没关,或者你用家里的宽带。

如果聊天都用 QQ ,微信之类的,聊天内容都通过腾讯的服务器传输,用什么手机聊都不能避免聊天内容被监控。真正做到端到端加密的,只有自建和被封杀这两种情况。买个 Pixel 手机聊微信能绕过监控吗?不能。

还能根据平时的上网习惯,日常聊天内容,流量特征里做分析。越不像普通大众,嫌疑还越大。比如你传输的流量好多都是不明协议,或者很大比例是通过 websocket 传大量数据,或者和几个固定的境外 ip 的总流量占比较大等等。

如果你用国内手机号注册了某些国外的平台,觉得数据在境外,就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用的话……
有些平台的搜索好友,找回密码之类的,可能你没收到提示,然后还能测出来。telegram 就有这种风险。哪怕有短信提示,短暂屏蔽一下你的短信就好了。

没有哪个手机能让你高枕无忧,大多数隐私都是直接通过你正在用的那款 APP 泄露的,而不是通过在手机上扫描文件,扫描屏幕内容和录音。

当然国内的 ROM 和国行手机确实不可信任。有个例子,但我不保证没记错。大约 18 年或者更早的时候一加都有官方承认的偷偷上传剪贴板,而且还是国外用户曝出来的国际版 ROM 里的问题。v2 里应该还有帖子。本来是国内特供的,国际版不小心保留了。里面还内置敏感词,有政治相关的,官方的解释是剪贴板包含这些词就不上传……
2023-03-04 17:54:42 +08:00
回复了 mdzz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很多人推荐 Redmi Note11T Pro,请问这款机器有什么特别的吗?
@dyingsu 的确可以
2023-03-04 03:27:47 +08:00
回复了 mdzz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很多人推荐 Redmi Note11T Pro,请问这款机器有什么特别的吗?
用了快一年,我把更贵的手机全都卖掉了。
三大优势:护眼,流畅,凉爽。

后两点是大多数人给好评的核心原因。
虽然是联发科的 SoC ,但仍然有类原生的 ROM ,有一个大佬在做。

8100 这 SoC 双 5G 的耗电依然低,至少比起同期同价位的骁龙 870 机器在单 5G 的情况下,续航缩减幅度更少。

续航很强,单卡每天玩 3 小时手游,可以两天一充,双卡一天多一充。

如果对这品牌没有偏见,不拍照,日用大多数时候极度舒适,唯一不舒服的只是有时自动亮度不太好使。杀后台的问题,我用酷安 HChai 大佬的 magisk 模块解决了。
2023-03-04 00:10:43 +08:00
回复了 kqij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现阶段,相比 Windows, mac 系统的优势有哪些?
看到一些评论只是单纯地评价好不好,合适不合适,我觉得可以详细讲讲。

差不多 10 年前,我特别喜欢苹果笔记本电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有这些优势:

Retina 屏幕。在那个桌面平台 1440x900 ,笔记本 1366x768 分辨率的时代,2K 分辨率真的十分惊艳,画面特别细腻;

屏幕色彩好。当年的笔记本普遍使用 42% NTSC 色域的 TN 屏幕,色彩方面挺糟糕,可视角度也很一般,画面上下两半的颜色都不太一样;

好用的终端。当时 Windows 终端不说字体和生态之类的问题,光是 cmd.exe 这玩意,最大化都只能占左半边屏幕,宽度是固定的。虽然有 Cygwin 和 MSYS2 ,但仍然有许多开源软件没有移植到 Windows 平台,或者存在兼容性问题。虽然有第三方终端软件,但仍然没有任何一款能做到选定后按 Ctrl+C 复制;

PCIe 协议的固态硬盘。虽然那个时代的 HFS+文件系统性能不怎么样,但在硬件方面,PCIe 的固态硬盘顺序读写速度能超过 1000MB/s ,那时候绝大多数 Windows 笔记本只会配备机械硬盘,或者 32GB 的固态加上一个大容量机械硬盘。买一个 128GB 的镁光 M4 固态都要 1000 多元,而且顺序读写因为 SATA3 的限制,只有 550MB/s ;

大电池。当年的 Windows 笔记本虽然厚,但是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许多笔记本的电池做在屏幕下方,只有两个拇指的宽度那么大。而 MBP 内部设计紧凑,剩余的空间塞满了电池,在当时就拥有了相对更长的续航;

触摸板。当时的 PC 触摸板有一部分低端产品不支持多指触控,没有任何手势支持,甚至还有延迟。好一点的支持多指触控,但只是驱动程序会把手势映射成键盘快捷键或者鼠标滚轮操作。大多数手势都是做完动作之后才开始响应,滚动页面也是按行滚动,而不是按像素滚动。

开源软件生态。我记得当时前端工程化刚起步,很多东西不完善,npm 下载的依赖路径会超级深,在 Windows 上因为路径长度限制都会抽风。虽然这是 npm 的设计缺陷,不过用 Mac OS X 确实能规避这些问题,比较省心。

虽然不完全是操作系统的优势,但硬件和价格(没错)方面都有实在的优势,只要预算够了,买了之后基本上不会觉得不值。不喜欢 Mac OS X 也可以装一个 Windows ,体验也不会比同期的 Windows 笔记本差。


如今的话,优势大概有续航、外放音质、MiniLED 屏幕这些,对比起来曾经拥有的优势如今也没有那么明显了。音乐创作、自媒体、平面设计师可能会有生态优势。

软件开发方面,我个人感觉已经没太多优势了,倒是 Windows 更有优势。现在苹果迁移到了 ARM 指令集,只要做的项目用到的东西多,总能碰到兼容性问题。有时候到网上一问,问题可能没解决,反而有不少人会说“公司没有开发用的服务器吗?什么年代了还需要在本地调试?”。如果是指本地只需要开个浏览器或者 IDE ,再开个终端,其他的一切都在云端,电脑坏了换一台开机连上去马上无缝衔接工作的那种,那还真没有。我只知道字节跳动有。

当年就有一种说法,现在仍然有。说的是本地和生产环境如果更接近,开发和测试都更方便。我感觉如今的 Mac 系统和生产环境差异其实挺大的,除非做的是前端之类的。

多年前因为这个说法,我有超过 3 年的时间完全用 Linux 桌面来干活。做开发是挺爽的,就是桌面环境小毛病挺多,图形界面软件生态少。有时候硬件驱动之类的毛病也多,比如 WiFi 突然掉了,不重启则再也连不上。

后来我就想要一个既有部分 Windows 优势,又有部分 Linux 优势的系统。曾经 Mac OS X 是个不错的选择,办公、文档、沟通协作之类的没问题,软件开发大多数时候也没问题,一些问题也可以用虚拟机或者 Docker 解决。

自从苹果迁移到 ARM 指令集之后,我反而感觉今天的 Windows 才更接近这个形态。虽然有人说 WSL 也有问题,比如 IO 性能差(访问 NTFS 分区的时候),WSL2 跑在虚拟机里,没有 systemd (现在有了,mac 从未有过)等等。

这类问题确实存在,不过若标准是“要无比接近真正的 Linux 环境,否则没办法开发”的话,那 macOS 反而差的更远了。很难想象会有个 Linux 相关的问题,WSL 下没办法搞定,换 macOS 反而解决了。这个要求当然得直接用 Linux ,不必考虑 Windows 和 macOS 。但大多数后端开发工作还真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很多都是曾经的 macOS 也可以干的。

我现在可以把沟通协作、编写代码之类的工作放在 Windows 环境中,运行调试放在 WSL 里。若直接用 Windows 运行调试也行的话,就更方便了,更显不出 Mac 曾经的优势了。用 WSL 开始可能会略微折腾一些,但确实能解决问题,测完上生产环境基本不用担心有什么差异。比起 Linux 桌面的那些问题,我更能接受这个。

最近有些项目用到了 PyTorch 和 CUDA ,如今的 WSL 环境做测试也可以搞定。当然训练不必本地跑,但本地做的工作有时候是一些针对 NVIDIA 显卡的调优工作,改善一下性能。这些用 CPU 运行的模式下其实走不同的代码分支,并不一样。至于“公司没有开发用的服务器吗?”这个问题,有,但不方便,比本地开发调试麻烦多了。

之前还看到过一种说法:“WSL2 也是跑在虚拟机里,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虚拟机?”。其实上面的例子用虚拟机就很难搞。WSL 启动速度远比虚拟机快,和 Windows 的集成也很便利。例如,WSL 里面的端口会自动转发出来,直接用 Windows 程序连接上;管理 WSL 内部的文件,可以在命令行里输入 explorer.exe .来用 Windows 资源管理器直接打开,就好像在管理 Windows 的文件一样; WSL 能访问 NTFS 分区上的文件,如果需求对 IO 性能不敏感,也可以在 WSL 下直接编译运行 NTFS 分区里的代码。

要是做嵌入式,尤其是那种编译工具链只给 Linux 下的,烧录工具只给 Windows 下的,直接打开 WSL 编译就完事了。

Mac 的话,如今的体验有点像用能跑 JetBrain 全家桶的高性能树莓派来做开发,很多东西的生态其实还得看 Linux ARM 的生态。

如果需求是买来当终端机用,远程连接开发环境,或者做前端开发,或者只用完全跨平台的语言和库来做开发,甚至是 iOS 和 macOS 开发这种不得不用的,那么用 mac 的开发体验应该还不错。系统界面还好看。就是之前 JetBrain 的 IDE 时不时会卡顿,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MIUI 12.5 ,Android 11 上的拼多多也可以通过桌面图标卸载,无后台……
莫非它和安卓的差异比鸿蒙还大?
1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81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47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1ms · UTC 04:18 · PVG 12:18 · LAX 21:18 · JFK 00:18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