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099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h0099

h0099

V2EX 第 323482 号会员,加入于 2018-06-19 02:26:22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4760
h0099 最近回复了
#13 @netabare 建议直接使用四叶信安底层壬上壬上海贵族 FSF EFF 精神会员杨博文阁下 @yangbowen 最爱的 GPG PGP 包装信息
不适合首页上的登录墙内信息茧房:

这就是 v2 机场
什么讨论
@netabare 小心某奥利金德皇帝把我的域名邮箱都给活摘了,毕竟当年是他注册的企业微信,而至今里头还存着十万甚至九万条伊美尔
@n0099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4661123

> 所以对事务的原子性有一定的违背吧? 为了避免这种违背原子性和隔离的情形

事务的所谓`atomic`只是说 要么所有语句都成功 要么都失败
因此单个事务中复数个 DML 所造成的影响 要么都会生效 要么都不生效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3243840
> 本来把多个 SQL 语句套进一个事务里就只是为了让他们变成一个原子操作,使得这些语句所造成的影响(`INSERT/UPDATE`造成写)要么都执行成功(`COMMIT`),要么都执行失败(`ROLLBACK`),所以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 而这的所谓原子很明显不保证在并行事务时不会有任何`race condition`,只有事务隔离级别才能用来控制允许哪些类型的`race condition`发生

---
> 大概就需要为每个事务维护一个状态 snapshot (实现上可以不用拷贝整个状态

mysql innodb 中对 MVCC 的实现是[undo log](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undo-logs.html):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consistent_read
> - 一致性读取
> 一种读取操作,它使用 快照信息根据时间点呈现查询结果,而不管同时运行的其他事务执行的更改。如果查询到的数据已经被另一个事务更改,则根据 undo log 的内容重建原始数据。这种技术通过强制事务等待其他事务完成来 避免一些可能会降低并发性的锁定问题。
> 使用 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快照基于执行第一次读取操作的时间。使用 READ COMMITTED 隔离级别,快照将重置为每个一致读取操作的时间。
> 一致读取是默认模式,在该模式下 InnoDB 处理处于 READ COMMITTED 和 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的 SELECT 语句。因为一致读取不会在它访问的表上设置任何锁,所以其他会话可以在对表执行一致读取时自由修改这些表。

因此`REPEATABLE READ`或者说 mysql 所谓的[`Consistent Nonlocking Reads`](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consistent-read.html)就像是一种无锁数据结构

---
> 也就是跟 non-repeatable read 差不多,但是针对插入行而不是修改行

`INSERT/UPDATE/DELETE`3 大 DML 都属于`phantom read`的控制范围,只是我举的例子是`COUNT(*)`所以必须得是`INSERT/UPDATE`才会影响前后`COUNT(*)`的结果
而 so 人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1043712/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non-repeatable-read-and-phantom-read/11044968#11044968 举的例子就更准确:
> 幻读:查询中的所有行前后都具有相同的值,但正在选择不同的行(因为 B 删除或插入了一些)。示例:select sum(x) from table;如果行已添加或删除,即使没有更新受影响的行本身,也会返回不同的结果。

---
> 在最高的隔离级别`SERIALIZED`当中,如果两个事务各自执行了一次`SELECT COUNT(*) FROM table`(都读到了一开始的`COUNT`),然后各自`INSERT`了一行,而且在`INSERT`的行的某一列记录了`INSERT`时的`COUNT`。

这得看两个事务 A 和 B 分别执行`SELECT`和`INSERT`之间的时序:
事务隔离级别|时序|事件
-|-|-
所有|B 在 A 执行`SELECT+INSERT+COMMIT`后`SELECT`|B**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
`READ UNCOMMITTED`|B 在 A 执行`SELECT+INSERT`( A 尚未 COMMIT )后`SELECT`|B**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
`READ COMMITTED`|B 在 A 执行`SELECT+INSERT`( A 尚未 COMMIT )后`SELECT`|B**不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
`READ COMMITTED`|B 在 A 执行`SELECT+INSERT+COMMIT`后`SELECT`|B**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
`REPEATABLE READ`|B 在 A 执行`SELECT`后`SELECT`,然后 A 执行`INSERT+COMMIT`|B 的`SELECT`(仅限`SELECT`,因为上文提及通过`UPDATE/INSERT`的 WHERE 子句造成的 read 会绕过`SNAPSHOT`)<br>**永远不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即便 A 已 COMMIT
`SERIALIZED`|B 在 A 执行完`SELECT`后`SELECT`时阻塞等待 A 执行`INSERT+COMMIT`|B**会**看到 A 多`INSERT`的一行<br>但这并不是`phantom read`因为 B 此前根本没有读到那一行( B 一直在等待 A`COMMIT`)

---
> 那么,是否仍然可以这两个事务全部成功提交

`COMMIT`几乎不会失败

---
> 而且得到了两个这个记录相同(都是“两边都没有`INSERT`之前的`COUNT`”)的行?

无法,因为事务 B 会阻塞等待 A 的`COMMIT`生效因为 A 的`SELECT COUNT(*) ... FOR SHARE`给这表加了`IS 锁`

---
> 显然如果所有访问全都带全局互斥锁的话这种情形是不可能的。但在没有互斥锁但有最高隔离级别的事务的情况下呢?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 早已指出`SERIALIZABLE`的本质就是给所有`SELECT`末尾追加`FOR SHARE`:
> - SERIALIZABLE
> This level is like [REPEATABLE READ](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isolevel_repeatable-read), but InnoDB implicitly converts all plain [SELECT](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 statements to [SELECT ... FOR SHAR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 if [autocommit](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rver-system-variables.html#sysvar_autocommit) is disabled

而`FOR SHARE`就是给行加`IS 锁`: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locking-reads.html
> 在读取的任何行上设置共享模式锁。其他会话可以读取这些行,但在您的事务提交之前不能修改它们。如果这些行中的任何一行被另一个尚未提交的事务更改,您的查询将等待该事务结束,然后使用最新的值。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locking.html#innodb-shared-exclusive-locks 进一步指出:
> InnoDB supports multiple granularity locking which permits coexistence of row locks and table locks. For example, a statement such as [LOCK TABLES ... WRI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lock-tables.html) takes an exclusive lock (an X lock) on the specified table. To make locking at multiple granularity levels practical, InnoDB uses [intention locks](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intention_lock). Intention locks are table-level locks that indicate which type of lock (shared or exclusive) a transaction requires later for a row in a tabl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intention locks:
> - An [intention shared lock](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intention_shared_lock) (IS) indicates that a transaction intends to set a shared lock on individual rows in a table.
> - An [intention exclusive lock](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intention_exclusive_lock) (IX) indicates that a transaction intends to set an exclusive lock on individual rows in a table.
> For example, [SELECT ... FOR SHAR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 sets an IS lock, and [SELECT ... FOR UPDA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 sets an IX lock.
> The intention locking protocol is as follows:
> - Before a transaction can acquire a shared lock on a row in a table, it must first acquire an IS lock or stronger on the table.
> - Before a transaction can acquire an exclusive lock on a row in a table, it must first acquire an IX lock on the table.
@netabare 请帮我在 AD 里删掉我的 2/MFA 并禁用执行某些操作时要求账户已开启 MFA 的条件,我在这么做时按照指引在 M$FT authenticator app 上扫码登录后又删掉了登录设备后成功地把自己给锁住了:
- 您必须输入 authenticator app 上的验证码才能继续操作
- 但我没有 authenticator app
- 您可以在 https://mysignins.microsoft.com/security-info 上删除 MFA
- 您必须输入 authenticator app 上的验证码才能继续操作
@n0099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4661123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3425152

> 里面的所有读写都会被追踪事务性。然后 _xend 的时候,如果没有冲突的话写入会生效,相当于成功的 LL/SC ;反之如果失败的话处理器会把所有状态回滚到 _xbegin 的地方,然后 _xbegin 会返回一个表示失败的返回值。(是的,if 里已经执行过的代码变成就像没发生一样)

然而如果此时其他并行线程读取了`g_map`并得知`key=3`的存在,cpu 能回滚那个线程此前的读取使其又忘记了`key=3`的存在吗?

> 和你们数据库这边的事务原理是差不多的嘛

然而数据库事务的`COMMIT`无法失败

> 除了因为是 CPU 实现的所以它可以把调用者已经执行过的代码给时间倒流成根本没有发生过。

数据库事务的`ROLLBACK`也会导致该事务中所有做出的`INSERT/UPDATE/DELETE`对表造成的影响都被回退
或者说在`COMMIT`之前这些影响都只存在于 mysql [undo log](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undo-logs.html)和[change buffer](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parameters.html#sysvar_innodb_change_buffering)中
然而这同样无法回退某个`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的事务此前已经获得的读取结果,因为客户端已经知道了

---
> 就是当前事务读到**尚未**提交的事务中已经做出的`UPDATE/INSERT`。咦那如果删除行的话也会因为`dirty read`而已经就看不见那个行了吗?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 进一步指出:

> - 使用 READ COMMITTED 还有额外的效果:
> 对于[UPDA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update.html)or [DELE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delete.html)语句,InnoDB 只对它更新或删除的行持有锁。WHERE 在 MySQL 评估条件后,释放不匹配行的记录锁 。这大大降低了死锁的可能性,但它们仍然会发生。
> - READ UNCOMMITTED
> [SELECT](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 statements are performed in a nonlocking fashion, but a possible earlier version of a row might be used. Thus, using this isolation level, such reads are not consistent. This is also called a [dirty read](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dirty_read). Otherwise, this isolation level works like [READ COMMITTED](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isolevel_read-committed).

实际上`INSERT`也不属于`dirty read`的范围: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54063118/read-committed-vs-read-uncommited-if-both-transaction-do-not-rollback

> 您的示例与 Isolation Levels. 这是因为它们影响 readers 行为,而不是 writers ,而在您的示例中只有 writers.
> 您应该参考这篇 BOL 文章:[Understanding Isolation Levels](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sql/connect/jdbc/understanding-isolation-levels?view=sql-server-2017) 说
> > 选择事务隔离级别不会影响为保护数据修改而获取的锁。无论为该事务设置的隔离级别如何,事务始终会对其修改的任何数据获取独占锁并持有该锁直到事务完成。对于 读取操作,事务隔离级别主要定义保护级别免受其他事务所做修改的影响。

---
> 另外,读到尚未提交的事务中已经做出的修改,那么……
>
> * 即便如此,当前(读取)事务也能成功提交吗?

在数据库事务中`COMMIT`几乎不会失败,所以讨论是否成功是无意义的,除非语境是在分布式数据库网络中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3243840
> > 还是说,RDBMS 实在是不希望迫使它们的调用者在没有出错的情况下被迫 ROLLBACK ,而且可能反复地?
>
> 真这样做可能会违反`ANSI SQL`,当然从历史上看是先有 DB2 后有标准,而在 RDBMS 厂商们最初引入事务这个包裹复数 SQL 的概念时可能就业已设计为了`COMMIT`几乎不会失败:
>
> > [#32 (comment)](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1433577)
> > > 但不太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它一定要让其它事务阻塞等待,而不是先返回不可靠的`SELECT`结果,如果有冲突的话再让`COMMIT`失败,整个事务被`ROLLBACK`,而且`截至 COMMIT 成功之前调用者必须把 SELECT 结果视为不可靠的,不能当真`呢?
> >
> >
> > [#32 (comment)](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1199725) 早已做出循环论证:
> > > 因为 COMMIT 本就极少会产生错误( [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960189/can-a-commit-statement-in-sql-ever-fail-how](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960189/can-a-commit-statement-in-sql-ever-fail-how) )
>
> 而从现在的分布式网络角度来看更容易遇到的是不知道`COMMIT`是否成功了(比如 node 卡死了无法响应,或是网络故障导致响应丢包),也就是一个介于确定性的二值`成功 /失败`之间的状态

---
> * 如果能的话,即便写入的事务还没提交,当前事务也能成功提交吗?



---
> * 如果能的话,也就是说甚至于写入的事务可能后来又`ROLLBACK`了,但`dirty read`的事务却成功提交了?


所以在`READ UNCOMMITTED`和`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下不要使用朴素的`SELECT+INSERT/UPDATE`模式如
```sql
SELECT a, b FROM t; -- (1, 2)
UPDATE t SET b = 2+1 WHERE a = 1
```
因为您想要`UPDATE`使得`b=b+1=3`,然而在您`SELECT`到的 b 值可能是来自另一个尚未提交事务中的
```sql
UPDATE t SET b = 2 WHERE a = 1
```
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另一个事务最终`ROLLBACK`了那么`2+1`就是错误的

---
> 反过来说,假如它像乐观锁那样,能读到但是这种情况下会被 ROLLBACK ,那其实倒是不难避免数据不一致。

但您可以在此使用乐观并发控制的思维改成
```sql
UPDATE t SET b = 2+1 WHERE a = 1 AND b = 2
```
这样在另一个事务`ROLLBACK`后这个`UPDATE`所返回的`affected rows`是 0 也就是避免了写入错误的`2+1`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 也详细说明了为什么会这样(尽管这段来自对`READ COMMITTED`的陈述但其同样适用于`READ UNCOMMITTED`):
> 对于[UPDA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update.html)语句,如果一行已经被锁定,则 InnoDB 执行“半一致”读取,将最新提交的版本返回给 MySQL ,以便 MySQL 判断该行是否符合 WHERE 条件 [UPDA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update.html)。如果该行匹配(必须更新),MySQL 将再次读取该行,这次 InnoDB 要么锁定它,要么等待锁定它。

---
> 如果都能的话,那确实挺 dirty 的。可以想见如果不注意的话能够发生一些麻烦的错误。

所以实践中很少有人用`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ANSI SQL 中要求实现主要是为了留一个`escape hatch`作为 DBA 对频繁死锁无计可施时的`last resort`
然而在 PGSQL 中直接实现的更加严格也就是完全禁止`dirty read`:
![image]( 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3030387/214775125-4d0b6796-1ffd-4760-91ec-4e7abaf9bb47.png)
https://www.postgresql.org/docs/current/transaction-iso.html
> 在 PostgreSQL 中,您可以请求四种标准事务隔离级别中的任何一种,但在内部只实现了三种不同的隔离级别,即 PostgreSQL 的 Read Uncommitted 模式的行为类似于 Read Committed 。这是因为这是将标准隔离级别映射到 PostgreSQL 的多版本并发控制体系结构的唯一明智方法。
> 该表还显示 PostgreSQL 的可重复读实现不允许幻读。这在 SQL 标准下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该标准规定了在某些隔离级别下哪些异常不能发生;更高的保证是可以接受的。可用隔离级别的行为在以下小节中详细说明。

以及在各种非传统的 DBMS 如列存储数据库(如 yandex 的 clickhouse )中根本没有实现事务(主要是为了性能以及实现这些过于复杂),也就是说一切`SELECT`都是`READ UNCOMMITTED`

---
> **已经**`COMMIT`的事务当然要被读到的吧,否则岂不是`COMMIT`了个寂寞。也许一万年前某个早已提交的事务插入了某一行,那您总不能说要`REPEATABLE READ`的话您到现在都还看不见那一行。

然而在`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下,如果事务 A 在两万年前就业已`SELECT`了某行并一直卡着不`COMMIT/ROLLBACK`,而随后在一万年前时另一个事务 B 对该行做了[DML](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dml)并`COMMIT`,那事务 A 仍然不知道事务 B 做了什么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consistent-read.html 进一步指出:
> 假设您在默认 [REPEATABLE READ](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innodb-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s.html#isolevel_repeatable-read)隔离级别下运行。当您发出一致读取(即普通 [SELECT](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语句)时,InnoDB 为您的事务提供一个时间点,您的查询将根据该时间点查看数据库。如果另一个事务删除一行并在您的时间点分配后提交,您不会看到该行已被删除。插入和更新的处理方式类似。

但又指出`REPEATABLE READ`只是对于 reads 也就是`SELECT`生效,对`INSERT/UPDATE`中由 WHERE 子句所产生的 reads 无效
> 数据库状态的快照适用 [SELECT](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select.html)于事务中的语句,不一定适用于 [DML](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glossary.html#glos_dml)语句。如果您插入或修改某些行然后提交该事务, 则从另一个并发 REPEATABLE READ 事务发出的[DELE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delete.html)or[UPDATE](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8.0/en/update.html)语句 可能会影响那些刚刚提交的行,即使会话无法查询它们。如果一个事务确实更新或删除了由另一个事务提交的行,那么这些更改对当前事务是可见的。

这也就解释了上文中的
> 在`READ UNCOMMITTED`和`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下不要使用朴素的`SELECT+INSERT/UPDATE`模式
@yangbowen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4461843

> RDBMS 厂商们为了实现 ANSI SQL 4 大事务隔离级别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主要基于阻塞等待锁的实现而不是主要基于无锁数据结构所封装的 cpu 指令集提供的无锁原子操作

这跟数据库引擎的实现里面有没有采用 CPU 指令集提供的无锁原子操作其实关系不大。这更多是关于它的接口采取怎样的设计的问题。单个 SQL 语句发生在远远超过单个 CPU 指令的时间跨度上。(显然需要执行十万甚至九万个指令来 parse 并执行您的一个 SQL 语句)
引擎内部基于阻塞等待锁 /自旋锁还是基于无锁数据结构,跟用户的 SQL 事务跟其他用户的 SQL 事务之间是通过锁还是无锁来解决竞态问题,并不需要有对应关系。

---

> 经典 mutex 阻塞锁
> 然而我无法理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sensus_(computer_science)#Consensus_number 表格中为什么声称 CAS 等原子操作的共识数是 ∞ 所以他们可以用于包裹任何操作

建议阅读该词条引用 [Wait-Free Synchronization]( https://cs.brown.edu/~mph/Herlihy91/p124-herlihy.pdf) 。
特别地,其中说到:

> The basic idea is the following: each object has an associated _consensus number_, which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rocesses for which the object can solve a simple consensus problem. In a system of _n_ or more concurrent processes, we show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construct a wait-free implementation of an object with consensus number _n_ from an object with a lower consensus number.
@yangbowen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4405047

> TSX 指令集的话很容易实现 LL/SC 的效果的:事务中相当于所有的读都是 LL ,所有的写都是 SC 。因为仅当事务成功提交的情况下写才会生效(能被看到副作用,而不是透明地被状态回滚)。事务要么成功提交——此时事务中所有的读都没有别的地方在写,并且所有的写生效;要么失败——此时所有的写都不生效。

类比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的话,应该是相当于最高的`SERIALIZED`吧?不会看到其它核心尚未成功提交的写,所以不 dirty read ;也不会看到其它核心在本事务进行期间成功提交的写(这种情况下对方的事务和本事务都会失败,不会成功提交),所以也不 non-repeatable-read 。但其实并不真的保证这些提交了或没提交的写一定不会被读到,而是说也许暂时读到了,但一定会事务失败,处理器会把架构状态回滚,程序无法基于“读到了但又被回滚了”的读取而影响行为。总之就是个乐观锁的`SERIALIZED`吧。
@yangbowen https://github.com/n0099/TiebaMonitor/issues/32#issuecomment-1403539880

> 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表达并行事件之间的关联了

比画时序图要严密但是不直观的,是描述操作之间的 [happens-before](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atomic/memory_order#Formal_description) 约束吧。A happens-before B 就是说 B 能看到 A 的副作用。happens-before 具有传递性。
这样的话虽然不太直观,但是不会像时序图只描述了可能发生的时序的一种,而是能够只依赖于确实被约束的时序关系。

---

> 阁下是指在现代多核 cpu 中由于每个 core 都有着自己的 L1cache 所以跑在不同 core 上的指令有可能在读取同一个地址上不同的 L1cache 值(也就是 desync )吗?我的建议是滥用`volatile`

这是不对的。实际上`volatile`并没有这个意思,也不是用来解决这种情况的。
“跨线程共享变量使用`volatile`避免不同步问题”是一个被广泛地重复的错误的说法。请不要继续重复这个错误了。
MSVC 让`volatile`写具有[release 语义](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atomic/memory_order#Release-Acquire_ordering),`volatile`读具有[acquire 语义](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atomic/memory_order#Release-Acquire_ordering)。但这是非标准的扩展,而且 acquire 读 release 写也不足以解决所有线程间同步问题。

---

> xp 时有有`Interlock*()`的 win32api 了: 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windows/win32/api/winnt/nf-winnt-interlockedcompareexchange
> .NET CLR 不过就是直接 P/Invoke 过去调`kernel32.dll`而已,linux 可能是调 syscall 甚至直接生成 asm

我觉得应该不会实现成 P/Invoke 或者 syscall 了对应的系统 API 。这些 Interlocked 操作是很轻量的,基本上是单个原生指令的封装。实现成 P/Invoke 甚至 syscall 的话就太慢了。理应是直接产生对应的汇编指令的。
就像它不会把两个 int32 的加法实现成 P/Invoke 某个 API ,即便假如真的有这样的 API 。

---

> 然而又有新的问题:
>
> > 而我更需要避免的是这种类似 DUPLICATE 造成了数据冗余,但又完全符合数据库层的 UNIQUE 约束的问题:
> > ![]( 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cad0a329cf8e554d8a58c361ac7f8db8c3c5d0bbef0f45579d676c171f8d8005/68747470733a2f2f692e696d6775722e636f6d2f6c3332676451412e706e67)
> > 可以看到两个线程都插入了“完全一致”的行,除了 time 字段值分别是 1674453494 和 1674453492 (因此两者 INSERT 时都不会触发 DUPLICATE 错误) 而这是因为右侧线程在左侧线程于`12:39:54.874436`时间`COMMIT`之前就已经`SELECT`了,所以右侧不知道左侧即将`INSERT` time 为 1674453492 的“重复”行
> > 对此问题我当然可以选择写一个基于[window function]( https://learnsql.com/blog/sql-window-functions-cheat-sheet/)的`DELECT`的后台 crontab (或是线程每次`INSERT`后都尝试`DELETE`一次)来定期执行删除这类冗余的“重复”行 但这跟`UPSERT/INSERT IGNORE`类似仍然是缓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而且`DELETE`作为事(`INSERT`)后补救也不可能解决更罕见(线程在同一秒内完成所有任务)的两个线程插入的所有字段都相同(也就是触发 DUPLICATE 错误)的场景

……原来是这样啊。我有点明白了。
那这完全不是`INSERT ON DUPLICATE`的问题啊,而是,实际上无法用`UNIQUE`约束来正确描述您想要的约束:时间戳不一定相等,但不可以有时间戳连续且消息相同的行(消息相同的两行之间必须间隔有时间戳介于其间且消息与其不同的行)。
那这还挺难办的,因为`UNIQUE`约束看上去只考虑相等,并没有“其它不相等的行的某一列的范围”那种上下文信息。

这个部分之前没看明白,现在才明白了。那我觉得如果你不想那么“补救”的话,那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你需要的约束是什么?就`消息相同的两行之间必须间隔有时间戳介于其间且消息不同的行`这种约束而言,它是“如果**存在**这样(时间戳介于其间且消息不同)的行的话那么满足约束”,显然它不可能用`UNIQUE`这种“如果**不存在**这样(对应列相同)的行的话那么满足约束”的约束实现。
- 有没有办法让数据库引擎明白而且能够检查这样的约束?还是说只有做`SELECT`然后由调用者根据`SELECT`结果才能进行这一约束的检查?
- 如果能的话,能不能让数据库引擎根据这一约束检查决定要不要让`INSERT`成功?而且,原子地——其它事务的`INSERT`可能破坏这一约束,所以约束检查和`INSERT`必须原子地发生。
- 如果不能的话,能不能让数据库引擎保证:要么`影响这一约束的那部分 SELECT 结果在 SELECT 到 INSERT 成功期间没有变化`,要么`INSERT 不发生效果,或者说没有任何其它事务能够既看到这个 INSERT 的效果又成功提交`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nftychat   ·   API   ·   FAQ   ·   我们的愿景   ·   实用小工具   ·   103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5634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9ms · UTC 18:31 · PVG 02:31 · LAX 11:31 · JFK 14:3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