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entinelK  ›  全部回复第 17 页 / 共 39 页
回复总数  769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39  
170 天前
回复了 audiozen3001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小区家门口丢了东西 有什么办法找回
挺难的。

1 、未见得是外人偷的。甚至别人都不会认为是偷的(毕竟你拆过了)。
2 、即便是外人,他只要放一个你找不到的位置,等几天来拿,就能无限增加你的追回成本。
3 、公共场所拾取,不属于盗窃。

所以如果小区有公共留言栏、群一类的,可以适当的发一发,脸皮薄的没准就拿出来了。
170 天前
回复了 Dongxiaohao 创建的主题 新手求助 if 和 else if 的区别
“else if 有什么必须使用的场景吗?”

你有没有想过,if 条件中是有可能不排他的。
170 天前
回复了 Dongxiaohao 创建的主题 新手求助 if 和 else if 的区别
前者即便 a == 10 ,后续的 if 条件也都会执行。
后者只会执行第一条 if 条件。
@celisee 所以呢?要不你解释解释宝马 x1 从纵置后驱改成横置前驱,这是出于传统豪华品牌的哪个优秀理念。
这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赛博乞丐”么……乞丐讨到钱也会祝你万事如意……
@youbaoer “调校经验”这个在传统车企中,优势主要还是存在于“降本增效”。传统车企更善于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贴近于设计目标的底盘质感。这也是为何传统车企都依赖于“平台”来造车。这样很多既有的标定不需要重新验证,结果可控。(最有戏剧性的例子就是华晨宝马的 X5L ,底盘规格与 X7 的重合度相当高,零件型号通用性也很高。从某种程度讲,国产 X5L 的车主是掏了 X5 的钱,体验了 X7 的底盘质感)

所以新品牌的车利润率都相对低很多,如果达到相同的效果,新品牌、新架构、新设计需要付出更高的物料、时间、试错成本。

btw:我上文发的采埃孚工程师的采访中,他也表达,其实宝马对于变速箱的选品,很大程度上也不是针对某个车型定制化的,因为要考虑新标定对耐久性的影响,从而进行耐久性测试所造成的成本。
174 天前
回复了 Morii 创建的主题 小米 一起讨论下「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LandCruiser 那你说说 56E 所有维度哪个能打过 SU7 的。别拿 15 年前的汽车认知评价当今的汽车格局了。

另外,北京 A6L 低配落地已经不要 40 万了,A6 Allroad 已经 55 万落地了。
这是“抉择”而不是“错过”。
你只是选择了一个保守的,风险小的路而已。

btw:创业,有三个境界。
最低的境界:哪个领域赚钱我去哪个。
中层境界:揣测未来哪个领域有可能赚钱,广撒网。
最高境界:我去哪个领域哪个领域赚钱。

所以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
所有的提前布局,都面临着几乎全数的沉没成本。
所有的运筹帷幄,几乎都包含着你对于某个领域全部的声誉和资源。
175 天前
回复了 Morii 创建的主题 小米 一起讨论下「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看完了,预测双电机 100 度电的版本要到 40~50 万区间。
08 年拿驾照,算下来接近 15 年,父母的雅阁,然后第六代 golf GTI 、A3 45tfsi 、A6 Allroad 、Model Y 。

聊起来的话,幸福感最强的反而是 A3 ,整车质感设计比当年同价格的车高很多。
聊了一个多小时了,机械素质、机械参数绝口不提。

麦克拉伦式的头灯实在是看不惯,怎么看怎么像螳螂……
内饰、车机 UI 设计思路直接借鉴特斯拉。
侧面流线借鉴 Taycan 。
175 天前
回复了 feather12315 创建的主题 汽车 分享下我对电车的观点
1 、驱动形式和智能化没有必然联系。12v 平台依然可以承载 L2 驾驶辅助(比如 T 系列的沃尔沃)。另外,轻、插电混动≠增程。增程的原罪是能量利用率太低。

2 、自动驾驶至少在目前的法规面前,没有“安全性”这个维度。因为任何异常工况都会立即让你接管。并且你开启辅助驾驶时会有免责条款。

3 、每个人对于车的需求和定义不同,不同维度的属性没有直观的比较意义,也并不存在排他性。机械素质并不比内饰做工高尚,反之亦然。你跟 RR 车主讨论机械素质、阿克曼角、转向比,RR 车主会说你神经病,毕竟他从来没有开过。反之,你跟法拉利车主讨论 NVH ,讨论“后排空间”,他也会认为你脑子有包。
前言:我把“通过 chatGPT”,替换成了“通过统计学 AI 模型”。如果楼主非要强调 chatGPT ,那么请无视。

1 、八股将不复存在。因为机器学习模型是统计学模型,这种背诵式的题目从统计学视角下没有意义。

2 、面试将更为友好。目前的面试是以面试官的技术沉淀为基点的,这就导致如果你和面试官的技术栈重叠度比较低,面试者就会比较痛苦。

3 、我个人推断,面试效果应该与面试官真人大差不差。
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所以统计学模型筛选出的优胜者,不一定是岗位的最佳选择。可能需要面试官的二次确认。

4 、面试培训这个垂直领域将不复存在。
成本低,结构好,能力强。这三者在人力资源领域是不可能三角。

如何看待只取决于你的利益方向。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39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19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4ms · UTC 11:26 · PVG 19:26 · LAX 04:26 · JFK 07:2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